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极拳、八段锦纳入中医医院治未病项目

时间: 2025-08-08 22:39:00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

该版本是在2014年印发的《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基础上形成。

在治未病服务项目上,《指南》增添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功法指导内容,同时治未病科开展的服务项目从之前的“不少于5项”调整为“不少于10项”。

图片AI生成

《指南》指出,治未病服务项目主要包含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健康调养咨询、健康干预、健康制品提供和传统功法指导五类,且治未病科开展的服务项目应当不少于10项。

该《指南》适用于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开展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管理和工作评价的依据。

《指南》提出,治未病科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核心,辨识人体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及现代健康管理技术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人体整体功能状态,降低疾病风险、延缓疾病进展、促进病后康复,开展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健康服务,努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治未病科的服务以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注重整体调节,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致力于形成连续、动态、全程的健康管理模式。

同时,将治未病科的服务对象分为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病稳定期人群以及儿童、青少年、育龄期或围绝经期女性、老年人等其他特定状态人群。

《指南》还提出,治未病科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可根据实际需要独立设置,也可与体检等健康服务相关科室整合设置。

不得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与治未病科合并;

治未病科可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健康宣教、健康管理等区域;

同时应加强指导基层和区域辐射带动工作,依托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或专科联盟推广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培训和推广应用。

《指南》还提出,治未病科应配置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康干预设备及器具等有关设备。

同时,设备配置应与治未病服务功能、医技人员医技水平、开展的服务项目及工作量相适应。

此外,《指南》还要求,治未病科人员包括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中药师、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

专职医护人员在二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5人,三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

医技人员和中药师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本文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