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晚潮|弦歌赓续千年文脉

时间: 2025-05-04 17:52:00

潮新闻客户端 刘瑞苑

金华府文庙的重光

2024年9月28日,金华府文庙迎来了隆重的开庙仪式,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冉冉升起在金华古子城的上空。在文庙的明倫堂又举行了学子启蒙开笔仪式,参加的有包括来自磐安榉溪孔氏后裔等单位的代表。

金华府文庙历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据《晋书》记载,早在晋代金华就“大兴学校”文风兴盛。清光绪《金华府志》记载,金华府文庙在北宋庆历四年(1044)由府衙附近迁到子城外,並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迁回了子城内西南角。北宋大观元年(1107)金华府文庙搬到司理院的竹木場地,后一直没变换过庙址。

文庙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赓续金华千年文脉的重要载体,更好地推进婺学文化研究,为金华打造在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提供重要支撑。悠悠婺州府、千年宋韵城。吕祖谦在这里创立了“婺学之源”,金华在宋元时期是“浙学”的核心区,婺学作为“浙学”源头,在浙江乃至中国学术思想中占居重要地位。

金华府文庙在原址重建,它位于八咏楼北面,西临酒坊巷古建筑群,东至老六中停车场。

文庙大成门外的红砂岩条是考古时发现的旧时遗存,为金华府文庙棂星门的基础石,现进行遗址保护,它是文庙中轴线上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棂星为天上文星。过了棂星门遗址,有一座如半月的泮池,代表学海的泮池上有一座状元桥,桥的两侧石栏杆围着,雕着许多古朴的花卉。此桥是古代学子进入文庙拜谒孔子先师必经桥梁,象征着吉祥和成功,寓意蟾宫摘丹桂者方能其上。大成门门前《重建金华府文庙碑》的碑记,述说了文庙重光的经过。孔庙里驮碑的灵物是赑屃,又称霸下,是古代龙生九子之一,它的外形类似乌龟,但与龟不同,赑屃的特点包括龙头、龟背、鹰爪和蛇尾,且善于负重,传说中象征着吉祥、长寿与权威,让石碑在岁月的流逝里经久不衰,千秋永存。

大成门内星汉灿烂

大成门黑色简瓦,飞檐翼角,门柱头上雕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的经典思想,表达了世人对孔子的尊崇。大成门一侧的经籍库存放着儒家原典“十三经”及历代注本、疏本,它们讲述了儒家思想的深度和传承,库中还藏有《金华丛书》和《续金华丛书》等与金华有关的经典著作。大成门的另侧为祭器库,它是储藏祭祀时陈设的各种器具的房子。现主要提供文博讲解、古礼传习、国学培训等多种服务。

进了大成门,两边是东庑和西庑。自东汉首开祭祀孔子、弟子以来,历代均在大成殿东、西两庑配享先贤先儒共156位,入祀东庑先贤40位,先儒39位,其中金华先儒有吕祖谦、何基、王柏入祀东庑。瞻仰他们的圣像,感悟他们的思想,明理躬行,崇善向学。入祀西庑先贤39位,先儒38位,其中金华先儒有金履祥、许谦入杞西庑。追思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浙江有14位,金华有5位,是全省位列文庙人数最多的地市。

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

过了东庑、西庑,踏上大成殿广场来到了大成殿。殿的建筑是一座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建筑的构造,孔子雕像居殿正中,另有颜渊、曾参、孔伋、孟轲“四配”及“十二哲”共17尊木雕彩绘像,都采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东阳木雕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孔子曾被唐玄宗追封为文宣王,宋真宗加溢他“至圣文宣王”。

在文庙中,孔子端坐在镶金龙的神龛龙椅上,头戴旒冕,双手捧着朝板,目视远方,面容慈爱又威严。上方的梁上有块匾,四周用金龙数条环绕,蓝底金字“万世师表”,为清朝康熙皇帝御赐,是对孔子的个人品格,业绩贡献,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儒家思想的弘扬和光大。

孔子被尊称“万世师表”的主要贡献:教育贡献、思想影响,文化传承。回望大成殿门口高处悬挂着的蓝底金字“大成殿”匾,四周镶着群龙戏珠的图案,一切尽在高贵中。下方还有块黑底金字的匾“生民未有”,意思是说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象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有出现这样一位圣人。“民生”对人民群众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存和质量,民生是人民的天性。在文庙内外的柱子上有多幅对联,都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和赞美。中华文明五千年,孔子是儒家文化创始人,他影响了世界两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使得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在通往大成门和大成殿的台阶上都雕刻着龙的形象,它眼珠突出,张开的大嘴中露出了舌头和獠牙,龙须飘飘,壮硕的龙身上,层层叠叠的大鳞片闪着耀眼的银光,锋利的龙爪在天光云海中挥舞腾飞。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权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

明倫堂圣贤桃李满天下

大成殿的后面就是明倫堂。在通道的门框上掛着一块竭红色底蓝字“天下归仁”的匾,它指通过个体的自我约束和遵循礼仪,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仁爱。孔子说“非礼勿礼,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爱了。

自宋代起,文庙、书院、大学、学宫皆以明伦堂命名讲堂,今设国学馆、经义馆。明伦堂建筑古朴、简约、大方。里面设了许多课桌和凳子供学子们专用,堂中间一幅巨大的丽泽书院学规,是南宋吕祖谦800年前亲笔写,其中有《乾道四年九月规约》和《乾道五年规约》,以孝悌忠信为本,“以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为本”的名言。如今读起来依旧饱含哲理。

明倫堂门前有幅对联:“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教以人伦,博学審问慎思明辨笃行修其天爵。”第一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循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这种关系不仅适用于个人和家庭,也适用于社会和国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基础。第二句孔子的人生智慧: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原则,不仅适用古代,对现代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丽泽书院被称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主要基于其在学术和文化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书院由南宋大儒吕祖谦创立。吕祖谦是金华学派的奠基人,与朱熹、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他在金华布道讲学,编著有《东莱左氏博议》《丽泽讲义》等教材和中国现存最早的书院规约。丽泽书院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并称为南宋四大书院。丽泽书院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伦堂的两旁分别是国学馆和经义馆。国学馆中展出了儒家倡导的五常、六艺,可以修身养德,其中习礼演乐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国学馆通过立体展示、沉浸体验等方式,可亲身欣赏“中和韶乐”的盛大場景,是祭孔仪典前研习礼、乐、歌、舞等传统文化的场所。经义馆中有吕祖谦、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的大幅半身画像,並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和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称吕祖谦是南宋理学家、文献家、文学家、教育家,创金华学派。历史上文庙和学宫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官办的学校。金华府文庙与当时子城内的考寓试馆、书院相辅相成,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春节的文化盛宴

2025年1月30日,海内外学子游客齐聚金华府文庙,这是一埸文化的盛宴,获得了央视网、新华社的报导和点赞。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留学生身穿汉服,向孔子像行跪拜礼。一大群孩子也身着汉服进入文庙,礼乐声中在呜赞官的带领下礼拜先师,那认真专注稚嫩的脸庞和炙热的内心,正面对着庄严和神圣的这一刻。

明倫堂中,老师带领着兴致勃勃的学子向他们讲解古法工艺的操作及其背后的故事,並引领大家亲手体验。文庙前正举行诗词大赛,在主持人的一问一答中,一群学生和大人们轻松愉快地对诗,诗礼盛景再现。还有童趣嘉年华上蹴鞠扬起,投壶稳健;五子棋盘,黑白交错;射箭埸上,飒爽英姿,孩童们在游戏中体验文人雅士的乐趣。前广场上战鼓齐呜,舞龙舞狮队先后出场。长龙在翻腾,金鳞闪闪发光。雄狮向游人舞动和祈福,愿文脉流传百世,並打出“祥狮献瑞.大吉大利”的红底金字的贺联……新春的喜气渲染了整个文庙,愿天下学子福星高照,前程似锦。春节期间文庙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

近日金华府文庙又迎来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他们携带书本,心怀崇敬,踏入这座国人心中神圣的文化殿堂,开启了一场“以耳为舟,以史为帆”的深度研学之路。

当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完金华府文庙,忽然明白,这就是我寻找己久的古婺十景之一,“婺学正源”这四个大字,早已镌刻在千年古巷酒坊巷高耸的石牌坊上。

金华古子城,围绕李清照居住的酒坊巷,以八咏楼为核心,在南宋迁都杭州后,金华作为后花园,又添加了一批与南宋有关的历史建筑,打造了南宋文化风情街,金华府文庙也在其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