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方西河:22年深耕学生记者站,点亮少年新闻梦

时间: 2025-08-27 09:54:00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在岳阳楼区朝阳小学,语文教师方西河有个特殊身份——中国少年报社(之前为中国儿童报社)朝阳小学学生记者站站长兼指导老师。这是一个无补助的纯公益职务,但他一干就是22年,让这个学生记者站,成为培育青少年新闻梦想的沃土。

在方西河的带领下,朝阳小学的“新闻力量”不断绽放。他在《中国儿童报》的上稿率格外亮眼,仅头版头条就有20多个——要知道,该报全年仅30多个头版头条,在全国众多通讯员与专业记者的竞争中,能占据如此多席位,背后是他对新闻线索的敏锐捕捉与对稿件质量的严苛打磨。

2003年9月29日,他发表的首个头版头条《我们一起向国旗致敬》,便源于一次日常观察。作为班主任,他每次升旗都站在队伍前方,发现运送垃圾的环卫工人总会在升旗时经过升旗台。经几周留意,他确认这并非偶然,便主动找到环卫工人,讲解《国旗法》。当环卫工人答应下次升旗时停下参与,方西河拍下这一画面,写下新闻并寄往编辑部,最终成功见报。此后,《高高的升旗台》《饿肚子抽奖,不应该》等稿件接连登上头版头条,每一篇都来自校园里的真实故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的新闻敏感更显温暖。6月5日,得知汶川什邡的小学生王叶镐来校借读,他立刻前去看望,了解到端午节有多位家长邀请王叶镐做客;6月9日,又听到王叶镐给妈妈打电话时说“这里的小伙伴对我可好啦”。他随即拍下王叶镐与同学们共读课外书的照片,写下《妈妈,这里的小伙伴对我可好啦》。稿件于6月16日登上头版头条,编辑张艳连连称赞:“新闻敏感性强,是个优秀的通讯员!”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方西河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小记者茁壮成长,书写了无数精彩故事。2002年1月23日,五年级22班的包雨姣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不寄纸贺卡,发个E-mail吧!》,成为全校第一位《中国少年报》小记者;一年级学生党崇伟,在节水节电主题班会后写下84字简讯,发表在2003年12月22日《中国儿童报》“校园快讯”上,成为发表作品年龄最小的小记者;2006年,葛芷茵同学聚焦家长接送孩子的辛苦,写下《爸爸妈妈好辛苦》,不仅占据《中国儿童报》“小记者版”整版篇幅,还被收录进《2006年中国小记者大采访作品集》。

2023年,小记者团队的表现更是惊艳。张家宜、陈静萱、许函领、陈可馨、杜小美五位同学,围绕“我眼里的家乡招牌”主题,分别写下《新“岳阳楼记”》、设计“岳阳快乐游”攻略、绘制岳阳楼与汴河街码头美景,作品占据《中国少年报》暑假合刊两个版面;小记者何瑾睿在《中国少年报》“青年外交官问答”栏目中提出了“一起给地球家园降温”,得到外交官答复。次年他写下的《在心中种下“低碳文明”的种子》,又登上报纸“留言板”栏目。

22年来,朝阳小学学生记者站的经验两次在全国推介。如今,这份事业迎来了新的传承——今年暑假,该校教师刘婷正式成为中国少年报社通讯员,接过了方西河手中的“接力棒”。

“将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学生记者站定会做得更好。”对于未来,方西河的眼中满是期待。22年记者路,他以热爱为帆,以坚守为桨,不仅让自己的新闻梦在校园延续,更让无数青少年的梦想,在笔墨与文字的滋养中,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