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记者 檀美玲
在安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皖美”养老服务。
养老事,系民心。今年,我省将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在民生实事的重要位置。在城市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抓手,在农村以幸福院建设为支撑,着力构建布局完善、功能互补、优质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省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根据计划,我省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不少于130个、农村幸福院不少于750个,对公建公营农村敬老院按照平均每年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截至2025年8月底,已建成社区嵌入养老服务机构57个、农村幸福院542个,已支持公建公营敬老院437个,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正越织越密、越织越暖。
综合体扎根社区成为老人的“第二个家”
为破解城市老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我省全面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这些机构“长”在社区里,既是老人专业照护的服务站,更是他们乐享生活的幸福港湾。
“身体哪儿不舒服,都有专业人员悉心照料,让我们这些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心里很踏实。”全托入住宁国市南山街道南河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张永富老人满意地说。

这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成立不到半年,凭借专业服务迅速“圈粉”片区老人。不仅配备护工、护士轮班值班,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26名全托老人在这里可享受到专业的照顾。
书画室、练歌房、舞蹈室,让有爱好的老人享受到了“老有所乐”。此外,综合体还提供理发、缝纫、维修等服务,切实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琐事,养老之外更具温情。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07个,计划到2026年全省建成不少于400个,服务覆盖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设街道的县(市、区),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
幸福大院将“享老”送到农村
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标准,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让乡村老人告别迎来“热闹生活”。
8月8日,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殷汇老街的农村幸福院正式投入使用。
这座由老农具厂改造而成的幸福院,不仅有开阔的户外活动大院、温馨的休闲室,还配备了专业书法创作桌、休闲桌椅、1000余册精选图书及露天大舞台。“以前晚上就在家看电视,现在有了这个好地方,既能娱乐,又能聊天,真好!”王大爷的这番话道出了在场老人共同心声。

“幸福院启用只是开始,我们还要让服务更贴心。”殷汇镇副镇长邱梦颖介绍,未来幸福院将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戏曲欣赏等特色活动,同时探索“幸福院+居家养老”新模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探视、理发、清扫、衣物整理、心理慰藉等服务,让乡村养老既有“阵地”,更有“温度”。
幸福院建起来了,谁来照护老人?成立一年多的望江县凉泉乡河南村老年人幸福大院探索建立“低龄帮高龄,健康助失能”的结对帮扶机制。通过组建基层老年协会,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志愿者等群体参与养老服务,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代买代办、探访关爱等帮扶服务,用“邻里情”织就可持续的乡村养老帮扶网。
资金支持公建公营敬老院不断提质升级
在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同时,我省同步发力提升公建公营敬老院运营服务能力。每年每院5万元的补助资金,正为敬老院的“焕新”注入动力,从环境修整、设施添置到消防设施改造升级,全方位改善老人居住条件。
“新添了护理床、电视,厨房也重新改造了。今年还打算把房间再装修下,让老人们住得更舒服!”烈山区赵集敬老院院长赵德如笑着说。据悉,当地已将5万元补助经费全部拨付至各公建公营敬老院账户,专项用于机构改扩建、设施设备更新、基础设施改造及照护能力提升。

今年7月,歙县许村镇敬老院也有了不少变化。维修了屋顶、加固了外墙面、更新了老旧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升级,安全系数更有保障。老人们还用上了新采购的护理床,并且新增了空调、消毒柜,居住舒适度进一步提升。
作为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敬老院建设对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和三级服务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补助政策已惠及437个公建公营敬老院,越来越多农村老人在“家门口”的敬老院里,过上了安心、舒心的晚年生活。
从城市社区的嵌入式服务,到乡村田野的幸福院,再到不断升级的敬老院,安徽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织密城乡养老服务网,让老年人能享受“皖美”养老。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9月9日)
编辑 刘晓彤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点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