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水县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回访制度,通过建立“回访制度”,对已化解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务合同等纠纷逐一跟进,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反弹风险,有效降低了矛盾复发率,真正让矛盾纠纷化解到实处。

走进吉岘镇黄寨子村村民张广勇家中,他正在院中与邻居聊天,说起最近的变化,张广勇难掩笑意。几天前,他与邻居长达数月的宅基地排水问题达成了和解,但两家的隔阂依然存在,在司法工作人员一次次的回访中,他和邻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这一转变,正是源于司法行政系统在基层推行的矛盾纠纷回访制度,让每一起调解都有“温度”,每一份和解都能“长久”。

不止张广勇有这样的改变,不少群众都从回访制度中收获了踏实的安全感。翻开吉岘司法所所长马建昭的回访记录,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起纠纷的调解时间、回访记录和后续进展。马建昭介绍,自从推行回访制度以来,他们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合同纠纷等所有已调解的案件,严格按照“回访制度”,形成了“受理—调解—回访—巩固”的完整闭环。
吉岘司法所所长马建昭说:“过去,有些矛盾虽然调解成功了,但隐性问题有可能一时没有彻底解决,很容易引发新的纠纷。推行回访机制,就是要给每起纠纷‘加道保险’,重点看协议是否履行、双方心结解没解。比如在调解履行中发现一方没按规定执行,我们会立即介入处置,通过释法明理缓和双方当事人关系,直到矛盾纠纷彻底化解,协议按期履行。”

回访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给矛盾纠纷“把脉复诊”。近年来,合水县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回访制度,通过构建“分级回访、动态跟踪、精准施策”的工作体系,让每一起调解案件都有“后续回音”。对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纠纷,实行回访制度的标准化流程;对复杂的合同纠纷、土地争议等,则组建由司法所干警、法律顾问、村干部组成的专班,开展“一对一”跟踪回访,确保巩固矛盾纠纷化解成果。同时,通过回访台账精细化管理、分类处置回访问题,形成了可复制的工作经验,还以考核激励、队伍保障等措施推动回访常态化,为基层矛盾化解筑牢了“后续防线”,让公平正义在“回头看”中更显扎实。
合水县司法局副局长万昊说:“基层矛盾化解,不能止步于‘签协议’,更要追求‘人和’。通过不断地回头看,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反弹风险,如纠正未履约的调解协议、疏导当事人隐性心结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问题有人管、承诺有人督’,真正实现矛盾纠纷从‘结案即了’到‘闭环管理’的转变,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服务的‘后劲’,也让调解成果真正落地生根,拉近司法服务与群众的距离。目前,全县矛盾纠纷回访346起,回访率达100%,履行率达到100%。”
记者 郭晋健 李茜茜
总监制:王廷斌
监 制:邱晶晶 张玉峰
责 编:文昱绚
编 辑: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