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把店面当“考场” 请消费者“监考” 九零后沈阳小伙的创业答卷

时间: 2025-07-03 15:00:00

高考过后,沈阳市于洪区于洪新城附近的“老王串店”里,高中毕业生们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撸串儿的畅快场景,每年都会在此上演。当他们踏入大学的校门时,“老王串店”的生意依旧火爆如初。

“老王”本名王克,其实并不老,是位实打实的“90后”沈阳小伙。这个没进过高考考场的年轻人,已在“老王串店”6年的烟火气中,“烤”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王克(中)与大家分享烧烤技巧。小烤炉

支起创业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当它生根发芽时,新的人生也会破土而出。

王克在沈阳于洪区长大,初中毕业后踏入社会,打工的日子让他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从小就自立自强的王克,一边打工一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2009年,王克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开串店。认准了方向,王克和家人们把自家的老房子简单收拾了一下,“老王串店”便于2019年年底正式开业了。王克负责食材的采购,家里的亲戚们则包办了店里的其他工作。

可惜天不遂人愿,“老王串店”作为居民区里的餐饮店,开业月余生意没有起色。错误的开业时机让“老王串店”第一年以赔钱收场。首年亏损让家人和亲戚们都劝他放弃,但王克并没有打退堂鼓。“我认准了一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王克说。

经过这一年的摸索,王克也逐渐找到了餐饮行业中的一些门道。他坚持自己食材市场:“没有房租成本,就把钱花在食材上,不看眼前只看未来,好口碑才是长久之道。以食材品质制胜是我心中坚定不移的‘秘方’。”王克说。

第二年店面盈亏持平,王克心里很高兴,他也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庆幸。他坚信自己的创业一定能成功。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王克在经营中发现,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限制了“老王串店”的发展,他果断“斩断”亲情,从第三年开始雇用服务人员从事经营。店面的服务员从最初的五六个人到现在的五六十人。

“老王串店”火了,每个月的食材采购支出超过50万元。面对加盟邀约,王克婉拒道:“烤串是七分食材、两分腌制、一分火候,要想有口碑就要有好食材,串店所有的食材都是我把关,这样才能做到好品质、好味道。一旦开了加盟店,质量和口碑都得不到保障,我是坚决不干‘杀鸡取卵’这样的事儿。我想做一家有味道的串店,让这个味道持久地飘香下去。”王克说。

随着“老王串店”的火爆,新的瓶颈再次出现。烧烤店雷同化的模式让消费者渐渐失去新鲜感。为此,王克又邀请专业的设计师为门店设计LOGO,同时重新装修升级,用书法、绘画、木雕等艺术品对店面进行装饰。“店面的每一次升级,既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也是对我们自己努力的一种提振。”王克说。

6年的打拼,王克的梦想,终于在小烤炉的烟火中升腾起来。而这只是他未来发展的新起点,王克希望把沈阳烧烤的产业链做起来,走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的烧烤产业之路。

小铁签

“串”起奋斗大舞台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青春是奋斗的模样。

如今的“老王串店”已经不能用火来形容了,65桌的店面,翻台率很高,几十个服务员天天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在门口排队的食客,也同时带火了周围的餐饮圈。

碰到经常来的熟客,王克还会上手烤串,他要求店员们用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满意。“尽管我们只是一个小串店,但店小服务却不能少,让每一位顾客都满意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王克说。

王克说,这几年,在“老王串店”工作过的年轻人有四五百人,大都是“90后”“00后”,其中一些人一直跟着他干到现在。王克坦言,“老王串店”不仅是他自己的,也是年轻人打拼的舞台,更是他们一起努力奋斗的“家”。

为了让店员没有后顾之忧,王克先后租了5个近百平方米的员工寝室,还雇了保洁阿姨专门收拾卫生。员工病了,他知道了就会带着去看病,员工的家属来沈阳看病,他全程陪同自掏腰包付医药费,员工们有什么事都会找他商量,大家在一起亲如兄弟姐妹。平常节假日不休息,他会让员工错峰休息。在“老王串店”工作的员工大都是外地人,为了让他们安心,更让他们的家人安心,王克还会抽时间带上礼物去“家访”,让员工的家人感受浓浓的关怀。

“很多人离开不是因为待遇不好,而是累走的。因为我们店的生意火爆,翻台的频率太高,一整天下来确实挺累的。”服务员张新(化名)说。

王克介绍,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都非常努力,普通员工的收入每个月都在5000元以上,收入最高的可达好几万元。“我们这些人没有学历,在社会上打拼,特别需要家人和社会的认可,只有奋斗,才能有更好的青春,更好的人生。”王克坦言。

除了开店,王克还会拍摄短视频,从2022年入行至今,他已成为一名有几十万粉丝的网红达人,很多食客都是慕名而来的。王克表示,他最初拍短视频的目的是宣传串店。他们自己拍摄、剪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行。

同时,王克通过短视频在全国各地寻找好的、适合烧烤店的菜品,想找正宗的佳木斯“非遗拌冷面”,他会在当地的街上挨家挨户地打听;想学丹东炸牛肉和生腌,他会立刻驱车去丹东……这几年他花了二三十万元,买回来的几十种菜品让“老王串店”菜单持续更新,顾客每次来都会有新品,回头客也是越来越多。

除了增加新品,对店内的“老品”王克也在不断改良融合、优化升级。“创业离不开创新,无论大店还是小店,创新才能让新店变老店,让小店变大店。”王克说。

小炭火

“烤”出青年新担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老王串店”生意火爆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形式找到他要学习他的烧烤技术,这让王克认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人。

于是,他有了开办烧烤培训班的想法。

2023年,王克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跟粉丝们交流,为那些有志于烧烤行业的人提供帮助。

东哥是一位开了十几年烧烤店的老板,生意却越做越不景气,甚至有了关店的打算。后来他在网上刷到了王克的视频,便来沈阳求教,王克和团队一起分析原因,为东哥提供全新的优化模式,改变固有思维,提升食材质量,提升菜品品类,让烧烤经营有了起色,如今店面扩大后生意更红火了。

王克的粉丝里还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女校长,北京大学毕业的她非常看好王克的烧烤培训课程,在网上看到视频后专门让自己的爱人来学手艺并回去开店,现在店铺生意非常火爆。在她的认可和带动下,同期学员的成功率非常高。

王克说,从2024年开始,他一年办34期培训班,每个班10天,每天12小时,从食材的选择、腌制到烧烤技术都毫无保留地教授,从理论到实操也都是干货满满。为了能让更多的学员学会这门技能,王克秉行一次学包教包会的原则,有的学员在这里一学就是四个月。学员中年龄最大的超过60岁,创业失败不甘心的他们希望能重新开始,而更多的是年轻人希望开启创业人生,有一番作为。

王克说,他收的培训费用除去吃住、原料的损耗等,其实并不挣钱。但王克依然在坚持,而且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王克就是想通过学习这门技术让更多的人受益,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命运。如今,在他这里学习的人遍布世界各地,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柬埔寨等国家都有华人专门来学习东北烧烤。他们在国外开中餐店,生意都非常好。目前,在王克这里学习烤串技能之后,有近一半的学员从事烧烤服务行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王克说,他在开店之初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些朋友们助力,才有他今天的成绩,所以他也希望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帮助更多的人。

王克持续跟踪学员们的发展,对于学员们的疑惑进行解答。在网络上,王克也会通过短视频把他买来的一些拌菜和小吃的做法分享给会员以及网友,还会定期到一些会员的店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王克传承了东北烧烤的豪迈基因,既在“烧烤经济”中掘金,更不忘以炭火的温度回报社会。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华灯初上时,由著名书法家庄廷伟题写的“老王串店”牌匾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古朴,“老王串店”向“老”又近了一步。

沈报全媒体记者:盖云飞

编辑:时海波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