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姜坤时,他刚结束一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笑容格外爽朗。这位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已经在公益路上奋力奔跑了17年。
作为烟台市牟平区萤火虫爱心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姜坤带领着1万余人的团队,先后组织、参与了26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困难群众1.2万余人。姜坤个人累计服务时长4920小时,先后打造了“团护青心”“医路萤光 爱暖万家”“见‘圾’行事”等多个项目,获评“烟台好人”“烟台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
“我与公益的缘分,始于初中时的一张照片。”姜坤笑着回忆说。有一次,姜坤在班级QQ群相册里看到老师们去敬老院服务的照片,便软磨硬泡地央求老师带他同行。从那时起,每逢周末,敬老院里就多了个忙碌的身影——陪老人们聊天、帮忙打饭、收拾卫生,老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姜”。
这份温暖的记忆,在姜坤心中撒下了公益的种子。直到现在,他办公桌的玻璃下还压着一张特殊的“证书”,那是敬老院的老人们为感谢他特意制作的。“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老人们的笑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姜坤说。
参与志愿服务多年后,2019年,姜坤和几位志愿者朋友共同发起成立了萤火虫爱心志愿服务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萤火虫’的微小光芒能够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名字更能体现我的初心。”姜坤眼神坚定地说。
志愿服务队刚成立时,困难接踵而至。“没有资金,也没有办公场地,很多活动都难以开展。”姜坤坦言,他当时自掏腰包1万多元,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甚至还遭遇过质疑,但从未想过放弃。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姜坤的事迹,“萤火虫”也逐渐飞进了大众的视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团队。
为了精准帮扶,姜坤主导建立了弱势群体个人档案,成立了30余个“一对一”爱心小组,累计筹措资金20余万元,帮扶了300余户困难家庭。2024年启动“老有所依”项目以来,团队志愿者走访了150余户孤困老人,送去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还组织医护志愿者开展了100余场健康讲座和义诊,让千余名老人受益。
谈及印象深刻的帮扶案例,姜坤提起了牟平区永安庄村的孙大娘。为照顾患病的老伴,年近八旬的孙大娘在山上种桑葚、养猪养鸡维持生计。去年夏天,眼看桑葚要烂在枝头,姜坤和团队成员一起冒着酷暑采摘,并以市价全部收购,还帮着联系商超销售猪肉、土鸡。“现在孙大娘常来敬老院做义工,用理发手艺回馈社会。”姜坤说,正是公益的力量,让“受助者”转变成了“助人者”。
在教育扶贫领域,姜坤发起了“圆梦助学”众筹活动,组织志愿者与贫困学生结对。“不只是给钱,更要给他们信心。”他说,志愿者们定期辅导功课、陪孩子们参加活动,不少孩子从自卑变得开朗。
法治宣传、交通执勤、环境整治……17年来,姜坤和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牟平区的街头巷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萤火虫”的身影。
除了团队服务,姜坤还坚持无偿献血8年,累计献血3000毫升。“人来到这世上,总要留下点什么吧。后来想想,我只是献了这点血,但说不定真的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太划算了!”姜坤说。
如今,“萤火虫”已经成为姜坤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带领更多的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将“萤火虫”的微光传递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