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卫生报】
你能想象连续三周
每天只睡三小时的痛苦吗?
你能理解浑身青紫都出于
自己之手的焦躁和无奈吗?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的厌学门诊就 收治了不少 “突然垮掉” 的孩子,临近中高考,有些心理调适不得不说。
错题本上的 “血债血偿”
去年3月,该院心理科门诊来了一位面色苍白的高三男生小南(化名)。他低着头走进诊室,神色憔悴,校服袖口磨得起毛,指尖满是咬痕。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他的父母焦急地表示,小南已经连续三周每天只睡三小时。凌晨惊醒后,他就默默躲进卫生间继续刷题。可即便这样,他在最近一次模拟考中,从年级前十跌到百名开外。
就诊前一晚,他在做英语完形填空时突然呼吸急促,手指开始抽搐,试卷湿透,字迹模糊。这才被父母发现并送到医院就诊。
心理评估结果显示,小南已陷入高度焦虑状态,甚至每次翻动试卷都会“听见”幻觉中的倒计时声,一闻到考场的消毒水味,胃就开始剧烈痉挛。
在医生耐心地询问下,小南又展示了自己身体上的淤青。他痛苦地说:“感觉每一道错题,都是高考考场上刺向自己的刀。”他就在错题本上写“血债血偿”,每当错题本上多一个红圈,他就狠狠地掐着自己的大腿,仿佛只有这种疼痛才能驱散内心的恐惧和迷茫。
好在,小南及时就医。经过八周的系统干预——包括药物治疗、个体心理支持和团体治疗,他的焦虑评分从78分降到了32分。
最终,在高考中,小南顺利地完成了考试,并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中高考焦虑,从来都不只是“有点紧张”
考前有点焦虑情绪是正常的,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潜力。但面对中高考这种影响较为深远的大型考试,学生感受到的从来都不只是“有点紧张”,这种焦虑情绪可能悄无声息地掏空孩子的意志,也可能在关键时刻让他们的努力白费。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精神科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邹晔峰介绍,随着大考的临近,像小南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下个月就是中高考了,孩子需要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压力。
接纳并正视焦虑情绪,不要过度恐惧焦虑。焦虑不会凭空消失,但可以一步步被“看见、松开、化解”。
►允许焦虑存在,它不是懦弱,而是你认真面对挑战时的预热信号;
►放松“名校焦虑”,从“我必须考上”变成“我会尽力展现”;
►“灾难预演”练习:最坏的情况真的会毁掉人生吗?十年后的你还会记得现在的每道错题吗?
通过这样的认知,科学地安放焦虑。
保持原有的日常作息和学习习惯,该上课上课,该休息休息,一切按部就班。不要临时增加学习任务,也不要刻意寻求过度放松,维持常态化的生活节奏,能让情绪更加稳定,减少焦虑的产生。临时抱佛脚,效果未必理想,反而可能徒增焦虑。
如果还是感到焦虑、
无法集中注意力时,
不妨试试以下两招:
4-3-6呼吸法:
吸气4秒、屏息3秒、呼气6秒,循环十轮,快速缓解心慌;
54321情绪着陆法:
运用身体的感觉器官重新与当下环境建立联系。比如坐在椅子上,找个舒适的姿势坐好,先用眼睛观察周边,找出五样东西;再用手触摸四个物品/部位;接着耳朵倾听,分辨出三种不同的声音;然后用鼻子闻一闻,尝试感受空气中的两种味道,不管能否闻到,都去尝试一下;最后,如果条件允许,用嘴巴尝一点东西。
通过这种方式,将注意力聚焦到当下,把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
这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考前焦虑,
在考场上“卡壳”的时候也是很好用的。
家长是“后勤保障部长”,而非“指挥官”
“除了孩子,家长也需要做出改变,别好心办坏事,不仅没帮上忙,反而给孩子增添压力。”邹晔峰提醒。
▶考前: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稳定器”,而非“加速器”。家长要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接纳孩子的现状,允许他们停下来喘口气,不要期望孩子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有巨大的改变。
充当“后勤保障部长”这一角色,不突然改变作息、不突然“仪式感爆棚”,减少打扰,避免亲戚突然来访或围观式关注。不当“指挥官”,不对孩子指手画脚,安排他做这做那。
▶考中:
少问“考得怎么样”“别人怎么样”,不刻意制造安静,徒增压迫感。
▶考后:
在成绩公布之前,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有诸多担忧,忍不住各种打听成绩情况。但实际上,如果一味纠结于此,只会徒增焦虑。此时,多引导孩子找点事情做。比如,去一直想去却没去成的地方,去体验生活。
此外,当孩子出现持续睡眠问题、
食欲下降、情绪反复、逃学念头时,
寻求专业支持:
及时就医干预比任何道理都更重要。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都请记住:
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自己。学历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当你感到焦虑,这不是失败,而是你正在全力奔向梦想。让我们用温暖和理解去拥抱孩子,而不是用焦虑和压力将他们推得更远。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通讯员:林佳荔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