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馍馍成连接千家万户的“共富链”

时间: 2025-09-04 11:42:00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城关镇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聚焦当地特色资源,以“小馍馍”为突破口,创新打造“红链麦香”党建品牌,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创新运营模式,打造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家门口”致富工坊,开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近日,城关镇头工南村的馍馍生产工坊里一派繁忙景象,和面、揉面、成型、烘焙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正在工作的阿提凯姆·奥斯曼说:“馍馍加工厂给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每个月收入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

  由于头工南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今年2月,村“两委”通过深入阜康市及周边市场调研时发现,传统酵子馍馍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最终村“两委”的3名干部和6名党员共同筹集启动资金30万元,由村党支部牵头注册成立了公司,并打造“红链麦香”党建品牌,推动馍馍产业发展。

  头工南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介绍:“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馍馍的口感和品质、提升馍馍的制作技艺,我们多次到新疆各地考察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馍馍店,了解他们的生产工艺、设备型号、进货渠道和市场反响等,并选派人手学习馍馍、花卷、蒸饼的加工技术。”

  与此同时,头工南村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把分散的手艺整合起来。在党建引领下,馍馍加工坊建设进展顺利,预计月收入可达3万元、年收入可达36万元,今年村集体预计增收12万元。其中,9名股东按分红比例每人可分红2万余元。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时,还能额外获得分红。这种“工资+股份分红+效益分红”的多元增收模式,既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确保馍馍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馍馍产业的竞争力,头工南村党支部采取“党建+巾帼创业”模式,针对村内未就业妇女就业需求,依托合作社平台,实现未就业妇女“家门口就业、灶台边增收”,将家庭厨房技能转化为致富手段,小馍馍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共富链”。

  张明表示,“党建+巾帼创业”的新模式,不仅带动了10户村民参与生产,还让4名未就业妇女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我们将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把传统手艺的力量持续发展壮大。”

(王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