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大跌!
“五一”假期
正是出行游玩的好时机
但放松享受的同时
一定小心别被它“亲”上
祸从天降!
女子公园散步被咬伤
据报道,4月29日,安徽桐城市梁女士与丈夫餐后到公园散步消食。行至路边树林,一不明物体从树上径直掉落至梁女士头上,她下意识挥左手弹开,却被狠狠咬了一口,紧接着钻心疼痛袭来,片刻后手部开始发麻。
梁女士的丈夫赶紧打开手机电筒查看,只见地上躺着一只约二三十厘米长的蜈蚣,场面令人心惊。随后,他立即拨打110求助。警车开道下,梁女士得以迅速就医,脱离危险。

包图网资料图
️如果蜈蚣掉落身上,切勿用手触碰,应借助物件赶走或用水冲掉。

(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传林)
近期当心!
有医院一天接诊2例
早在4月8日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就接连接诊2例蜈蚣咬伤患者
据徐大伯(化名)描述
当日工地下工后,他在水池清洗鞋子
伸手取毛巾擦拭时突感右手手背刺痛
低头一看
一条蜈蚣从他眼前爬过
到达医院时
徐大伯右手已明显肿胀,伴有疼痛麻木
医生查看伤口后
给予止痛、解毒、注射破伤风针等对症治疗
徐大伯的症状明显缓解
同样“中招”的还有吴师傅(化名)
当时他光脚下田耕种,不慎被蜈蚣咬到足底
顿时感觉疼痛难忍、麻木不止
紧急就医后
医生为他进行了对症处理
蜈蚣出没高峰期
当心“刺客”!
每年4月到10月是蜈蚣活跃期,蜈蚣昼伏夜出,喜阴暗潮湿环境,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等杂草丛生处。
蜈蚣咬伤后的严重程度与其大小及注入身体的毒汁量有关。
被中小型蜈蚣咬伤后,皮肤会出现两个瘀点,伴有红肿、灼热、剧痛和刺痒感,一般数天内好转、消退。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伤后1个月仍可存在局部肿胀、瘙痒等症状。
若被大型蜈蚣注入较多毒汁,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晕,严重者会有水疱、红斑、淋巴结肿痛等症状,甚至出现抽搐、全身麻木、昏迷等全身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后续感染,引发败血症等疾病。过敏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被蜈蚣咬伤怎么办?
正确应急处置
保持冷静,迅速远离蜈蚣出没区域。
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冲洗患处10-15分钟,中和毒液。

图源:杭州市中医院
对于明显肿胀处,可冰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避坑常见误区
切开或徒手挤压伤口。
用嘴吸吮伤口。
听信偏方,用草药、尿液等土方法自我治疗,会增加感染及扩散风险。
用绳子绑住患肢,容易造成患肢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组织坏死。
如何让蜈蚣退退退?
1.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多通风透气;定期清理墙角、床底等阴暗角落;夜间关好门窗避免蜈蚣入室。
2.如在草丛、阴暗潮湿处行走,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身着长袖长裤,避免穿凉鞋、拖鞋,以免被咬伤。
3.野外工作者应了解蜈蚣生活习性,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五一”假期快乐出游正当时
南婉儿提醒
气温攀升
蜈蚣开始频繁出没
户外徒步露营应尽量避免阴暗潮湿之地
一旦被咬伤
紧急处理伤口时切勿用嘴吸吮
也勿听信偏方
应立即就医,对症治疗
综合:国家应急广播、健康杭州、杭州市中医院、央视财经
来源: 南昌晚报